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a一级毛片,国产精品欧美,18禁亲胸揉胸膜下刺激网站,66影院

您現在的位置:返回首頁 >> 防雷科普 >> 藏民族傳統的防雷
詳細內容

藏民族傳統的防雷

信息來源: 瀏覽次數:3159 日期:2017/4/9 18:23:43

能起到防雷作用的獵槍 

西藏地區因為其特殊的地形,雷電災害頻繁發生,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的損害和威脅,長期居住在這塊高原上的藏民族,他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積累了各種防御雷電災害的技術,為高原地區生活的人們提供了安全生活生產的保障,這些傳統的防雷術主要有哪些內容,這些技術對當今的防雷工作有什么樣的借鑒和指導?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采訪了西藏自治區防雷辦主任桑旦。
據桑旦介紹,由于西藏高原特殊的地形,與同緯度其他地區相比,西藏雷電發生的頻率要高出其他地方四五倍。2005年,日本某大學、中科院和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就西藏的雷電進行了觀測,數據表明,西藏是我國的強雷暴區,僅拉薩的年雷暴日數達到90多天,而西藏的雷電多為云閃(云中的閃電),地閃相對來說比較少,但因為西藏的海拔較高,處于大氣對流層的中部,所以云閃的危害性不能忽視。
在藏民族對于雷電的認識上,一些苯教經典里有記載,如:雷電的產生是由云底的負電和地面的正電相結合而形成,這一認識基本與現代的理論吻合。父到天上做雷,母到地上接雷;并將正電和負電形象地稱為“公電”和“母電”等方面的認識,說明了藏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對雷電災害有一定的認識。在西藏有97座苯教寺廟,其中有79座在牧區和康區,與佛教不同,苯教最大的作用就是它的一些教理和教義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這些對于雷電的簡單的、初步的認識借助于當地的苯教信仰在農牧民中廣為流傳,起到了很好的防護作用。 

有關記載藏民族傳統防雷技術的經書

在藏民族的生產和生活中,是如何進行雷電的防護呢?桑旦介紹說,西藏的雷電災害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牧區發生較為頻繁,在民間流傳的防雷科技中,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也比較普遍,具體的防護方法也是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種方法防御雷電災害。

最為常見的防雷方法是絕緣防雷,在他們的諺語中流傳著“拓給(雷電),拓嘎(屋頂)”,意思就是用屋頂來防御雷電災害,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方式,主要應用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農區,房屋建設的墻體比較厚,是一種絕緣防雷的方式。

桑旦介紹說,在西藏的牧區,流傳最廣,使用最多的是一種引雷方法,這種方法是利用黃銅、紅銅等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器皿或工具將雷電引入大地,而不至于使人受到雷電的傷害,主要有這幾種。

射箭防雷 

避雷箭

在最近發掘的曲貢遺址中就發現了這種銅箭,最長的達5厘米,據分析這些銅箭形成于4000多年前,如果這一判定正確,也就是說在4000多年前,藏族就有了防雷意識,這一結論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就藏民族用銅箭防雷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使用的比較多。當牧民在野外放牧時,發現天上開始閃電,這時候大量的牲畜和人都來不及躲開,在閃電一開始,就用弓將銅箭射向背離人和牲畜的地方,起到引雷的作用。這種引雷的方法在現代防雷技術中都是比較先進而且操作簡單的技術。

拋針防雷

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半牧區,人們外出時身上都帶著很多根長針,這些針是由金屬做成的,他們先將針在頭發里摩擦一會,當天上開始閃電時,再拋出去,嘴里還不停地念著咒語“雷電啊,你打到小丑身上去吧。”以達到引雷的目的。有時候,幾個放牧的在一起,把隨身攜帶的針集中插在一個比較高的地方,然后讓人和牲畜在地勢比較低的地方,也能夠起到防御雷電災害的效果。

旗桿防雷

在很多寺廟前,我們都可以看到高聳在門口的兩根旗桿,它最初的作用就是來防雷的,后來才成為了宗教的儀軌。在很多牧民的帳篷前也可以看到這樣樹立著的旗桿,它的頂上包裹著一層鐵皮,因為它比較高,所以居住在帳篷里的人和周圍的牲畜就不容易受到雷電的傷害。

避雷器防雷


在拉薩的八廊街上行走,你會看到一些藏民在賣一種叫“拓枷(直譯為雷鐵)”的飾品,它的價格比黃金還貴,但一般的游客肯定不知道它的作用,它就是人們佩帶在身上用來防止側擊雷的。據一位藏族同胞介紹,它在山頂,但遭到雷擊后就要向下滑動一層,要用9年的時間才能形成一個“拓枷”,這當然只是一種傳說,但它確實能夠起到防雷的作用,在牧區和康區流傳最廣,再加上它被賦予了苯教的某些儀式,高出了黃金的價格。西藏的側擊雷比內地的多,但它的通流量非常小,只要有金屬作為導體,就能夠很好的防御。

鈴鐺防雷

八廓街上出售的各式各樣的避雷器拓枷

在西藏的牧區行走,牛的脖子上總會套一個鈴鐺,這些是銅制成的,或者在牛的脖子上套一個鐵圈,這樣來防御雷電災害,效果如何,筆者沒有驗證,既然是長期的經驗的積累,應該還有一定的作用。

潑水防雷

西藏的農區,甚至還有人進行潑水以達到防雷的效果,這種方法對局地生成的Cb云(雷暴云)有很好的作用,據專家講,當空氣中的濕度達到70%時,靜電會消散,這種潑水的辦法就是增加空氣的濕度,地面的導電性能增強,能夠起到一定的防雷作用。

西藏流傳于民間的防雷方法可能還有很多,西藏的防雷專家正在積極進行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夠發現更多的傳統的防雷方法,這些防雷方法對現代防雷是一個非常有益的補充,可以值得借鑒和參考。

桑旦最后說,傳統的防雷方式有它的先進之處,但隨著西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廣大農牧民群眾也使用上了電話、電視等電器設備,這給傳統的防雷技術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要確保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要把現代的防雷技術和傳統的防雷技術結合起來,并加以推廣,真正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