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高層、超高層建筑增多,其防雷裝置施工質量則顯得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建筑的防雷安全。本文是根據我們每次現場檢測的日志匯集整理而得,從新建建筑物防雷裝置施工質量分階段跟蹤檢測的檢測程序、檢測項目、檢測方法等方面詳細介紹了我們的實際做法和工作經驗。提出外部防雷措施及接地電阻檢測應該是隨檢,至少現場檢測四次。從8個分項探討了新建建筑物防雷裝置施工質量分階段跟蹤檢測的檢測項目。重點對每個檢測項目的檢測步驟、方法和要求進行了闡述,還總結了檢測中容易忽視的細節。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裝置性能的科學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是通過防雷工程分階段施工質量檢測驗證,是建筑物防雷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新建建筑物防雷施工質量檢測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現場環境因素復雜的工作,要求防雷檢測人員既要熟悉建筑結構、配電系統等知識,又要能夠靈活準確地把防雷基本原理和防雷檢測技術標準運用于現場檢測,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極高的安全性特點。通過學習有關規范,請教防雷專家和現場檢測觀摩,基本對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分階段施工質量檢測有較深入的掌握。通過對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分階段施工跟蹤檢測,增強了檢測人員的工作能力,鍛煉了隊伍。對新建建筑物防雷裝置的全面檢測,保證了防雷裝置的整體質量。
2.1現場檢測前應先了解現場周圍環境,距水體、高壓線路、高大建筑物的距離,是否是山地、有無礦藏等,宜按先檢測外部防雷裝置,后檢測內部防雷裝置的順序進行,制定檢測順序和路線,繪制檢測路線圖。
2.2查看結構圖,對建筑物危險易踏空區域等有個初步了解,并在檢測路線圖中標示。
2.3查看施工圖紙,對防雷分類、防雷裝置設置位置、布置形式、選用材料、規格、連接長度等摘抄進原始記錄表。
2.4檢測前應對使用儀器儀表和測量工具進行檢查,保證其在計量認證有效期內和能正常使用。
2.5現場檢測時宜按先檢測外部防雷裝置,后檢測內部防雷裝置的順序進行,將檢測結果填入防雷裝置檢測原始記錄表。
2.6外部防雷措施及接地電阻檢測
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分階段施工質量直擊雷防護措施檢測嚴格來說應該是隨檢,至少應該現場檢測四次。
1)在基礎接地體(樁、承臺、地梁)焊接完成、澆混凝土之前,應檢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a)應檢查各樁筋間的等電位連接情況,一般要求每隔6m用箍筋與各樁筋焊接一次。
b)自然接地利用樁基礎接地時的連接工藝。
c)自然接地體利用承臺、地梁接地時的連接工藝。
d)首層板筋的連接工藝。
2)承臺基礎圈梁布筋完成后檢測一次接地電阻,選定標定樓房接地基點,并檢查承臺、基礎圈梁、引下線柱主筋規格、連接方式,對照施工圖是否一致。有地下室的建筑物,施工到±0.00之前,對整體接地體進行一次接地電阻的測試。
3)樓房中間部位樓層圈梁布筋完成后檢測一次接地電阻或與樓房接地基點間的等電位接地電阻值,并檢查樓層圈梁、引下線柱主筋規格、連接方式,對照施工圖是否一致;
4)土建完工接閃裝置布置完成后總檢一次接閃裝置等電位接地電阻值,和各暗敷引下線接地電阻值,并檢查接閃裝置、引下線柱主筋的材料規格、連接方式和敷設方式,對照施工圖是否一致。
2.7等電位連接檢測
1)總等電位箱接地端子接地電阻檢測,并檢查接地端子材料、規格尺寸;
2)洗浴衛生間局部等電位盒接地端子接地電阻檢測,并檢查接地端子材料、規格尺寸;
3)較大金屬物的等電位連接檢測,并檢查連接導體材料、規格尺寸。
2.8配電系統防雷的施工質量檢測
1)首先檢測變電室、配電房、消防控制機房和安全監控機房的主接地端子的接地電阻值;
2)再用等電位檢測儀檢測主接地端子與變電室低壓柜機殼、電涌防護器接地端子,配室的低壓配電柜機殼、電涌防護器接地端子,和消防控制機房和安全監控機房的電源柜、設備柜機殼、電涌防護器接地端子的等電位接地電阻值。
3)檢查電涌防護器安裝位置、連接線規格、連接線長度、安裝工藝、連接牢固程度及電涌防護器的型號和標示定參數(Iimp/Iin、Uc、Up)。
4)應該用壓敏電阻測試儀逐一測試限壓元件模塊的壓敏電壓UlmA、泄漏電流Iie和絕緣電阻Rm。
2.9信號浪涌保護器檢測
a)檢測連接導線的過渡電阻、連接導體的長度;
b)檢查電信和信號網絡的SPD安裝位置、傳輸特性、接口形式等。
2.10計算整理檢測數據,編印檢測報告和整改意見書。
檢測項目如下:建筑物的防雷分類;防雷區的劃分;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雷擊電磁脈沖屏蔽;等電位連接;電涌保護器(SPD)。
對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分階段施工質量檢測,應對照施工圖逐項檢查是否按圖施工。
按GB50057-2010對建筑物的防雷級別和防雷區進行劃分為:LPZ0A、LPZ0B、LPZl、…、LPZn+l。
4.1接閃器
4.1.1應查看隱蔽工程記錄。檢查屋面設施應處于直擊雷保護范圍內,并應符合規定。檢查接閃器與建筑物頂部外露的其他金屬物的電氣連接、與引下線的電氣連接,屋面設施的等電位連接:檢查接閃器的位置是否正確,焊接固定的焊縫是否飽滿無遺漏,螺栓固定的應備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齊全,焊接部分補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閃器截面是否銹蝕1/3以上。檢查接閃帶是否平正順直,固定支架間距是否均勻,固定可靠,接閃帶固定支架間距和高度,檢查每個支持件的垂直拉力;檢查接閃網的網格尺寸。
4.1.2應用經緯儀或測高儀和卷尺測量接閃器的高度、長度,建筑物的長、寬、高,并根據建筑物防雷類別用滾球法計算其保護范圍。
4.1.3應用游標卡尺檢測接閃器的材料、規格和尺寸。
4.1.4應檢查建筑物的防側擊雷保護措施。
4.1.5接閃帶在轉角處應按建筑造型彎曲其夾角應大于90°,彎曲半徑不宜小于圓鋼直徑10倍、扁鋼寬度的6倍。接閃帶通過建筑物伸縮沉降縫處,應將接閃帶向側面彎成半徑為100mm弧形。
4.2引下線
4.2.1應檢查引下線柱隱蔽工程施工記錄。
4.2.2檢查專設引下線位置是否準確,焊接固定的焊縫是否飽滿無遺漏,焊接部分涂抹的防腐措施是否完整。檢查明敷引下線是否平正順直、無急彎,卡釘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線固定支架間距均勻,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線部分0.5m--1.0m,彎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個固定支架應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檢查專設引下線、接閃器和接地裝置的焊接處是否銹蝕,防腐措施是否有遺漏及近地面的保護設施。
4.2.3應用卷尺測量每相鄰兩根專設引下線之間的距離,記錄專設引下線布置的總根數,每根專設引下線為一個檢測點,按順序編號檢測。
4.2.4應用游標卡尺測量每根專設引下線的規格尺寸。
4.2.5檢測每根專設引下線與接閃器的電氣連接性能,其過渡電阻不應大于0.2Ω。
4.2.6檢查專設引下線的斷接卡的設置。測量接地電阻時,不需要斷接卡斷開。
4.2.7檢查專設引下線近地面處易受機械損傷處的保護。
4.2.8采用儀器測量專設引下線接地端與接地體的電氣連接性能,其過渡電阻應不大于0.2Ω。
4.2.9檢查防接觸電壓措施。
4.3接地裝置
4.3.1應查看隱蔽工程記錄;檢查接地裝置的結構型式和安裝位置;校核每根專設引下線接地體的接地有效面積;檢查接地體的埋設間距、深度、安裝方法;檢查接地裝置的材質、連接方法、防腐處理。
4.3.2首次檢測時,應檢查相鄰接地體在未進行等電位連接時的地中距離。
4.3.3檢查獨立接閃桿的桿塔、架空接閃線(網)的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與被保護建筑物及其有聯系的管道、電纜等金屬物之間的間隔距離。
4.3.4檢查防跨步電壓措施。
4.3.5用毫歐表或等電位檢測儀測量兩相鄰接地裝置的電氣貫通情況,判定兩相鄰接地裝置是否達到規定不大于1Ω的共用接地系統要求,如測得阻值大于1Ω,判定各自為獨立接地。
4.4雷擊電磁脈沖屏蔽
4.4.1用毫歐表或等電位檢測儀檢查屏蔽網格、金屬管(槽)、防靜電地板支撐金屬網格、大尺寸金屬件、房間屋頂金屬龍骨、屋頂金屬表面、立面金屬表面、金屬門窗、金屬格柵和電纜屏蔽層的電氣連接,過渡電阻值不宜大于0.2Ω。還應用游標卡尺測量屏蔽材料規格尺寸是否符合規定。
4.4.2計算建筑物利用鋼筋或專門設置的屏蔽網的屏蔽效能。
4.5等電位連接
4.5.1應檢查大尺寸金屬物(如管道、鋼骨架、放散管、電梯軌道等)的就近接地金屬裝置的連接情況。
4.5.2應檢查第一、二類防雷建筑物中平行或交叉敷設的管道、構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其凈距小于規定要求值時的金屬線跨接情況。
4.5.3應測量第一、二類防雷建筑物中長金屬物的彎頭、閥門等連接處的過渡電阻,當過渡電阻大于0.03Ω時,檢查是否有跨接的金屬線,并檢查連接質量,連接導體的材料和尺寸。
4.5.4總等電位連接帶的檢測,應檢查由LPZ0區到LPZ1區的總等電位連接狀況,如其已實現與防雷接地裝置的兩處以上連接,應進一步檢查連接質量,連接導體的材料和尺寸。
4.5.5應檢查低壓配電線路是否全線穿金屬管埋地或敷設在架空金屬線槽內引入。如全線采用愷裝電纜穿金屬管埋地引入有困難,檢測電纜埋地長度,電纜金屬外皮、鋼管及絕緣子鐵腳等接地連接性能,連接導體的材料和尺寸,埋地電纜與架空線連接處安裝的電涌保護器性能指標和安裝工藝。
4.5.6應檢查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外架空金屬管道進入建筑物前是否每隔25m接地一次。
4.5.7應檢查建筑物內豎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與建筑物內鋼筋就近不少于兩處的連接。
4.5.8應檢查進入建筑物的外來導電物是否在LPZ0區與LPZ1區界面處與總等電位連接帶連接。
4.5.9應檢查穿過各后續防雷區界面處導電物是否在界面處與建筑物內的鋼筋或等電位連接預留板連接。
4.5.10應檢查電子設備與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統的連接,應檢查連接的基本形式是否符合規定,并檢查連接質量、連接導體的材料和規格尺寸。
4.5.11等電位連接的過渡電阻的測試應用毫歐表或等電位檢測儀進行測量,過渡電阻值一般不應大于0.2Ω,爆炸危險環境不應大于0.03Ω。
4.6電涌保護器(SPD)
4.6.1電源電涌防護器檢測
應對所安裝的SPD逐片(組)檢測壓敏電壓、泄漏電流和絕緣電阻等參數的測試。
1)用環路電阻測試儀,測試從總配電盤(箱)引出的分支線路上的中性線(N)與保護線(PE)之間的阻值,確認線路為TN-C或TN-C-S或TN-S或TT或IT系統。
2)檢查SPD安裝的位置和等電位連接位置是否在各防雷區的交界處,但當線路能承受預期的電涌時SPD可安裝在被保護設備處。
3)檢查并記錄各級SPD的安裝位置,安裝數量、型號、主要性能參數(如等)和安裝工藝(連接導體的材質和導線截面,連接導線的色標,連接牢固程度),應該符合圖紙設計要求。
4)檢查SPD的外觀,表面是否平整、光潔、無劃傷、無裂痕和燒灼痕或變形。SPD的標示應完整和清晰。當在線路上安裝多級SPD時,測量多級SPD之間的線路長度,應該符合GB50057-2010附錄J要求。
5)測量多級SPD之間的距離和SPD兩端引線的長度,當不符合GB50057-2010規范要求的,是否采取相應配套措施。
6)檢查安裝在電路上的SPD前端的后備保護裝置是否根據SPD制造商推薦的過電流保護器的最大額定值選擇,或符合設計要求。
7)檢查SPD連接導體是否為相線黃、綠、紅色,中性線用淺藍色,保護線用綠/黃雙色線安裝,其截面積規格應符合GB50057-2010中表5.1.2的規定。
8)壓敏電壓UlmA的測試
a)可使用防雷元件測試儀或壓敏電壓測試表對SPD的壓敏電壓UlmA進行測量;
b)首先應將后備保護裝置斷開并確認已斷開電源后,直接用防雷元件測試儀或其他適用的儀表測量對應的模塊,或者取下可插拔式SPD的模塊或將SPD從線路上拆下進行測量;
c)測量壓敏電壓UlmA時,實測值應在GBT21431-2015表7中SPD的最大持續工作電壓Uc對應的壓敏電壓UlmA的區間范圍內。如GBT21431-2015中表7中無對應Uc值時,交流SPD的壓敏電壓UlmA值與Uc的比值不小于1.5,直流SPD的壓敏電壓UlmA值與Uc的比值不小于1.15;
d)后續測量壓敏電壓UlmA時,除需滿足上述要求外,實測值還應不小于首次測量值的90%。
9)泄漏電流Iie的測試
a)測試僅適用于以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MOV)為限壓元件且無其他串并聯元件的SPD;
b)可使用防雷元件測試儀或泄漏電流測試表對SPD的泄漏電流Iie值進行測量;
c)首先應將后備保護裝置斷開并確認已斷開電源后,直接用儀表測量對應的模塊,或者取下可插拔式SPD的模塊或將SPD從線路上拆下進行測量,SPD應按圖1所示連接逐一進行測試;
d)測量單片MOV構成的SPD,其泄漏電流Iie的實測值應不超過生產廠標稱的Iie最大值;如生產廠未聲稱泄漏電流Iie時,實測值應不大于20μA。多片MOV并聯的SPD,其泄漏電流Iie實測值不應超過生產廠標稱的Iie最大值;如生產廠未聲稱泄漏電流Iie時,實測值應不大于20μA乘以MOV閥片的數量。不能確定閥片數量時,SPD的實測值不大于20μA。
10)SPD絕緣電阻Rm的測試
SPD的絕緣電阻測試僅對SPD所有接線端與SPD殼體間進行測量。先將后備保護裝置斷開并確認已斷開電源后,再用不小于500V絕緣電阻測試儀正負極性各測試一次,測量指針應在穩定之后或施加電壓1min后讀取。
4.6.2信號浪涌保護器檢測
1)檢查連接于電信和信號網絡的SPD標示的電壓保護水平Up和通過的電流Iin,是否低于被保護的電子設備的耐受水平。
2)檢查連接于電信和信號網絡的SPD是否滿足通信網絡系統傳輸特性和接口形式。
3)檢測電信和信號網絡的信號電涌保護器(SPD)接地連接導體的長度,是否不大于0.5m,連接導線的過渡電阻是否不大于0.2Ω。
隨著城市高層、超高層建筑增多,其防雷裝置施工質量則顯得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建筑的防雷安全。通過對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分階段施工跟蹤檢測是保證防雷裝置的整體質量的重要手段。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分階段施工跟蹤檢測工作是新建建筑物防雷安全的關鍵,只有了解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方案,施工、檢測同步進行,才能保證防雷工程的施工質量,使防雷安全裝置發揮其作用,達到防雷減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