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氣溫攀升,強對流天氣增多,出現雷電的概率也明顯增大。那么雷電是如何形成的?在雷雨天我們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呢?
雷電是如何產生的?
雷電的出現與雷雨云有關,而雷雨云是在強烈對流過程中形成的云。在強烈對流的作用下,大氣中的正負電荷被分離,并在云的不同部位積聚。不同極性的電荷區之間的電場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放電現象,即雷電(閃電)。
雷電按照大類分主要有云閃和地閃,地閃會造成更多危害。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看到的是地閃,即雷雨云打到地面的閃電,不受云體的遮擋;云閃通常發生在云里面,通過肉眼無法看到。
雷電會帶來哪些危害?
電擊:雷電產生的高安培瞬間電流,會以電脈沖的形式,間接作用于地面物體。瞬間電流可以直接對建筑物、人體等造成電擊現象。
火災:雷電發生時瞬間產生可產生熾熱的等離子體,在不斷增強電流電阻的情況下,形成燃燒的火球。當火球和空氣的密度接近時,會跟隨著風運動,對碰到的物體造成破壞,引發火災。
雷雨天不可以打手機?
手機本身不會引雷,雷雨天氣打手機也沒有危險。但當發生雷擊事件時,電流在通過人體的同時,會更容易通過手機,而放置手機的褲兜或人體周圍皮膚會發生更嚴重的燒傷。因而會產生雷雨天不能打手機的說法。
雷雨天什么樣的傘不能打?
在空曠的環境中,人本身就是“高體”,若是打傘更增加了高度,這樣更容易“吸引”雷電。科學的做法是不要打傘,尤其是金屬桿的傘。
戶外如何防止雷擊?
在戶外,遇見雷雨天氣,首先要找尋安全的地點躲避。
如果地點不好確認或時間來不及,應主動降低自己的身高,不要將自身至于整個環境中的制高點。
需要提醒的是,雷雨天氣一定不能選擇在樹下避雨。
室內如何防止雷擊?
不要靠近窗戶,盡可能遠離暖氣片、自來水管、下水管等,還應避開電燈、電話、室外天線的引線等,以防這些線路和設備對人體二次放電。在可行的情況下,應盡量切斷室內電源。